吳金河 - 耕耘基層的組織高手

文/黃

吳金河.jpg

吳金河一九五四年出生於雲林縣四湖鄉,父親耕作七、八分農田,賺了錢就買田買地,

最遠置產到嘉義。因為祖父娶了兩房,生了八男四女,食指浩繁,

所以吳金河的父親懂得積累財富的重要。

 

初中畢業,吳金河就到台北學做服裝,再到嘉義實習,度過三年四個月沒薪水的學徒生活,

出師後,還沒二十歲,就找股東開工廠做服裝代工。

很有生意頭腦的他,南北奔波,生意順利,又因不到四十公斤的瘦小身材,

被評體位丙等,僅當三個月補充兵,使賺錢的路幾乎沒有中斷。

 

二十七歲時,他和女同事結為連理,男主外、女主內,既是恩愛夫妻,也是事業夥伴。

一九八六年為拓展業務落腳彰化,在彰化和員林同時開設兩間店面,胼手胝足,

努力建構自己事業版圖。

 

吳金河回憶五、六歲時,地方富豪黃文斗競選雲林縣長,

播放抨擊國民黨的宣傳車每天在庄頭穿梭,

他小小年紀就在心底留下「國民黨是壓霸、獨裁」的印記,

在台北當學徒時,很自然就跑去龍山寺聽康寧祥等人選舉的演說。

 

後來,他認識攝影師好友穆信義,兩人一起在嘉義為官文雄、張火源選舉發文宣。

立委費希平下鄉演講,他們也從頭坐到尾聆聽,黨外書籍則是民主思想的理論來源。

第一次正式助選,是一九八五年尤清選台北縣長時去當志工,

跟著簡錫堦,打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彩虹戰爭」,也去新竹市幫三度參選市長的施性忠。

 

翁金珠當選國代,吳金河剛好遷居到彰化,黨外經驗豐富的他進入服務處,

是第一屆「民主實踐班」成員,也是重要幹部,民進黨員編號七十九。

他將跑業務的歷練放在組織運作上,更顯游刃有餘,

走遍二十六鄉鎮市建立後援會,發掘民主運動人才,也和各地人士博感情,鞏固外圍力量。

 

成立「彰化農權會」時,他代表翁金珠串聯南投、嘉義幹部,

並加入林國華領導的「台灣農權總會」,成功取得這一重要區塊主導權。

除了跑組織、忙輔選,還要兼顧自己公司業務,

甚至有一段時間,他三天在彰化,三天去台北視察工廠,正是典型的「蠟燭兩頭燒」。

 

一九九二年,翁金珠第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後,吳金河就離開服務處了,

他表示有些原因不足為外人道,主要是他忙不過來,

而且有邱創進等新幹部,他就順勢交棒,也趕快再去修補和客戶的關係。

 

不過,他並沒有遠離政治,二○○一年立委選舉,因為友人極力請託,

他再度出馬輔選江昭儀,這一次同樣卯足全力,

除了打組織戰,參與選舉決策,最後關頭還將自己員林分店收起來衝刺選戰。

 

江昭儀當選立委,鄭重邀請吳金河擔任國會助理,

但他婉拒了這份首次有給職的聘任,選擇回歸自我。

之後,二○一四年牛刀小試,他再為老友賴儀松的兒子賴澤民掌舵,高票當選彰化縣議員。

 

在民主的路程中,吳金河一直將自己定位為「黨工」,從來沒有動念參選,

事實上,他最大的「官」職,就是擔任彰化縣黨部執行長(主委賴儀松),

一樣跑鄉鎮黨部做組織,一樣沒支領薪水,

他笑著說:「攏嘛政治走佮欲無錢阿,才擱緊轉去趁」。

 

過去曾被誤解,曾有挫折,曾在埤頭國小的演講會場被無黨籍縣長人馬圍毆,

吳金河豪氣的說:「這就是民主運動的烙痕。」

有著閱盡世情、看淡人生的灑脫,自認此生沒有遺憾,因為他已經盡力了!

 

最欣賞的政治人物是誰?

他首推邱義仁,因為沉著冷靜、有智慧、有決斷力,又能宏觀大局,是真正的軍師。

他也建議有志從政的年輕人,選舉三要素:人脈、財源和學歷具備了,才有參選的條件。

對於正在執政的民進黨,他的建言是資源共享、派系相忍、善用人才、貼近民意,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堅強幕僚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拓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