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豬翻灶,寵子不孝」 父母要檢討
  2009/2/25 | 作者:潘扶敏(北縣板橋/退休人員) | 點閱次數:118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專心念書就好 瑣事家長打理 孩子缺乏負責態度 自理生活能力差 愛之適足以害之

報載當前社會深受少子化影響,造成不少家長成了「現代孝子」,有孩子念到小六還不會綁鞋帶,有高中生吃葡萄要媽媽幫她剝皮,還有大學生連拌麵都不會,更嚴重的是,有些驕生慣養的子女,對「服務不周」的父母有暴力的傾向。

其實在生活周遭,由於溺愛反過來打父母的孩子屢見不鮮,正如台諺「寵豬翻灶,寵子不孝」,而「生活白癡型」的孩子愈來愈多,也與家長過度寵溺有關。

有人戲稱台灣最不缺的是像阿信般為子女吃苦的家長,少數家長對孩子溺愛過了頭,每天開車送孩子上學,孩子在車上睡著,家長還把孩子抱進教室;有些家長服務更周到,不讓子女切水果、剝果皮,吃飯時替子女們剝好蝦殼,再餵進嘴裡;也有家長因為孩子生得少,雖然孩子已二十歲,每逢出國乃不放心讓孩子單獨留在家,乾脆一起帶出國。

家長總認為孩子只要專心課業就好,瑣事全由父母包辦,到頭來子女連炒蛋、煎蛋等都不會,甚至芭樂是否有籽、鳳梨是否長在樹上、花生是否長在地下等小常識也一竅不通了,如此怎能期待在職場一帆風順?難怪一遇金融風暴,社會上會出現那麼多「啃老族」。

不過,少子化加上貧富差距,也造就了兩極化的年輕人,專家們把現代年輕人分成兩類,一種是要什麼有什麼的「草莓族」,另一種是家境清寒,既要上課、又要打工的「堅果族」。不同族的年輕人適應力與抗壓性也大不相同,未來成就也天差地遠。

父母經常把「教不嚴,師之惰」掛在嘴上,把責任往外推,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這是人類的劣根性,但試問沒管教好自己的子女,又怎麼能期待女婿和媳婦能幹、賢慧?溺愛孩子的父母都該反省。

潘扶敏(北縣板橋/退休人員)
翰哥&勳弟 於 2009-12-27 13:03:29 回應

 

有時父母應該學會放手

讓孩子學會成長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拓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