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猷 -  主張「反對運動生活化」

文/黃

 

天空陰沉著臉,梅雨季節,總是溼答答的下個沒完,

來到彰化市郊線東路張豐猷的「永豐機械公司」。

一進門還沒坐定,張豐猷就忙著介紹他的設備:引擎搪缸機、削角機、磨缸機、鑽床、車床,

超過四項以上專利的專業機器,

並且自豪的說︰「用四十年的時間鑽研汽車引擎特種零件、夾具、刀具、高張力螺栓的製造,

精密度要到正負○.○一毫米,沒有這些特殊的機具是做不到的!」

 

他再拿出親自設計的印刷品,上面列了國內各家客戶,行銷國外至少有十六個國家,

包括對品質要求最嚴的日本。他標榜該公司機器「一機用三代」,從設計到製造,

除培林砂輪外,全部台灣製,絕對是「台灣之光」!

另一張海報則看到二○一五年準備參加荷蘭、墨西哥、美國的國際汽車零件展。

 

張豐猷(左四)參選縣議員.jpg

張豐猷(左四)參選縣議員

 

這麼用心和專業,想必是訂單源源不絕,財源滾滾而來?

結果他嘆了一口氣:「都被阿陸仔用低價的次級品打得很慘,

短視的客戶看到一半的價格就不管品質了!不過再怎麼慘還是要拚,

所以才把廠房設備更新,並轉型來開拓市場。」

後面這句話,很像他在戒嚴時期參加抗爭,

面對鎮暴警察的心情─會怕,但是不拚不行,就是拚一口氣!

 

張豐猷,一九四七年出生,員林人,初中畢業就到台北內湖的日商HONDA 公司工作,

當兵前後共在職六年,期間還讀了私立「中興高中」夜間部。

六年間,他學到了日本人的管理制度,也學到汽車引擎零件的製造技術。

當製作「柴油噴射泵浦」的哥哥向他招手時,

他就帶著所學回到故鄉創業,專攻汽柴油引擎加工,

四十年來不斷研究開發,投入至少五千萬元資金,才達到現今的規模。

 

張豐猷的政治啟蒙是在台北牯嶺街舊書攤,在那裡,他看過雷震《自由中國》雜誌,

也看過郭國基、李源棧的著作,所有的「禁書」他都翻遍了,民主思想一旦在腦中生根,

跟國民黨就像結了仇!

 

目前在他住家四樓,有一整個書櫃的黨外書籍、雜誌和競選傳單,琳瑯滿目,

包括《夏潮》、《自由鐘》、《時代》、《深耕》、《政治家》、《新潮流》、

《蓬萊島》、《雷聲》、《縱橫》、《深根》、《美麗島》,

還有黃順興《永不退卻》、劉峰松《台灣黑暗時代》

以及封面戴著手銬被警察架著的《蔣總統,我要講話》、

林正杰《選舉萬歲》等,更有許榮淑、翁金珠、尤清、劉文雄等人競選文宣和數不清的旗幟。

 

他一九七七年回到彰化後,就跟著黃順興東奔西跑,也長期贊助服務處經費。

美麗島雜誌在台中、南投分社開記者會,警察將現場團團包圍,

他也擠在人群中,後來乾脆包遊覽車到高雄總社聲援。

美麗島事件後半年,他租兩部轎車北上慰問周清玉、許榮淑和黃信介妻子,

回到彰化,發現情治人員已在租車行等著要問話。

後來,包括陳婉真事件、二林反黑道、二二八和平日等抗爭場合,幾乎都有他的身影。

 

「毋甘願,你不抓我,我就繼續跟你鬥!」

他和吳景輝、陳忠孝、蔡敏卿、楊文彬、林勝利等人,哪裡需要就去那裡,

遊行抗爭、助選綁旗幟發文宣,除了出力,還要出錢。

為了要反蒐證,他自己掏錢買整套錄影設備,他客廳牆上一幅蔡水鎮「台灣原住民」羽毛畫,

則是在翁金珠選國代的演講會以五萬元標得的義賣品。

 

張豐猷語重心長指出︰「反對運動是要花錢的,選舉也要募款。」

所以自己很慶幸一九九○年那屆縣議員沒選上,他才能繼續賺錢,

繼續做一個反對運動者,同時還有能力照顧自己同志。

例如蔡敏卿晚期經濟不是很好,中風之後又拖累老母親,

他就幫蔡申請外勞,支援開銷,後來過世了,後事也盡全力奔走。

他自己算算,在長期的民主運動中,也真的花了不少錢。

至於老婆會不會捨不得?他大笑說:「她管不動我,我也都有在賺錢啊!」

 

現在,張豐猷每天清晨五點出門去游泳,六點回家讀半小時英文,數年如一日,

因為有許多外國客戶需要直接洽談,也要有好的體力才能帶領員工繼續衝刺事業。

他將每天要做的事都記錄下來,然後一件一件去完成。

其實他就是台灣中小企業一個縮影,凡事親力親為,永不認輸!

 

「反對運動生活化」是他對自己評語,也是座右銘,他出了國門,

即使在中國,都會強調「我是台灣人」。

也因為時常出國,迫切想要一個能夠抬頭挺胸的台灣國家,

所以「新國家運動」和「為台灣正名」更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拓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