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團體觀察》心靈重建 現在就要開始
  2009/8/16 | 作者:李祖翔 | 點閱次數:61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莫拉克風災對中南部造成嚴重災情,公益團體認為,兒童是災後重建的關鍵及撫慰的首要對象,因為兒童在表達受驚情緒的能力較弱,卻容易吸收父母親的恐懼,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對象;深入山區部落的宗教團體則認為,應使用「最能解決當下問題的方式提供協助。」

台灣世界展望會指出:「民間團體是為了彌補政府功能的不足而存在,兒童在心靈創傷的部分需要特別照顧。」根據觀察,在遭逢災禍而使父母雙亡、家徒四壁的孩子中,年紀長的只希望家園重建,不容易露出懼怕的情緒,年紀輕的雖然茫然,卻因為能依賴兄長也比較安心,但創傷後都需要長期觀察,所以提供物援、救災後,須立即設置兒童中心,提供未成年孩子的心理輔導。

家庭扶助基金會發現,在重大災害如房子倒塌、父母驟逝、好友瞬間消失和寶貝的物品毀壞等一至二個禮拜後,心理創傷的症狀就會出現,例如天一黑孩子就哭、在談話時一直提到和水災相關的事、任何與水有關的都會怕,這些都是需要心靈撫癒的對象,家扶除了開闢臨時救助的申請,還將以藝術等方式安撫青少年,「因為孩子常會扮演反映家長情緒的角色,所以宜優先治療。」

已深入台東太麻里嘉蘭村的天主教花蓮教區人員發現,當年遭受海棠颱風重創的居民,至今尚未脫離陰霾,又再度遭逢此難,老人和小孩都嚇呆了,創傷後症候群的影響已經即時反映出來。

花蓮教區醫療健康委員會執行長陳世賢表示,須最先解決的應是災民的睡眠,按摩等助眠方式比精神科醫師現場待命更有效,許多不易掉淚的原民,看到朋友被救出,抱在一起哭的情感宣洩功能,比說再多安慰的話有用,所以心靈重建應從現在開始做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拓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