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的國際觀
  2009/8/2 | 作者:郭士榛/文 記者邱麗玥/攝 | 點閱次數:41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法蘭瓷七、八年來發展,已遍及全球,因此廣度夠了,但陳立恆認為深度還不夠,雖然通路已打通,但通路的服務並不夠,像是如何和消費者互動,如何維繫彼此關係,陳立恆表示,雖然瓷器產品不需保養、修理、調整,破了就破了,但仍要和消費者有許多互動,讓消費者不會忘了法蘭瓷的存在,品牌的認同就會增加,所以要深耕並重視服務。

陳立恆表示,法蘭瓷產品除了品質、品味的表現外,公司更要有品德出現,才有辦法將文化商品表現出來,所以法蘭瓷認定,商人的品德是很重要的,能否將品德展現出來,重要是要把作品做得很精緻,讓產品具備文化價值,可以長久流傳、永遠珍惜。

陳立恆指出,代工所以興盛,因為不需拼鬥通路,不需要做服務,實際說,代工業本就是上不了台面的產業,是隱形的,只是做好了產品貼上別人的標籤,幾乎沒有存在過,雖然可賺到謀生費用,但沒有文化可言,所以文化產業對文化立國佔很重要地位,因為這些文化產業的產品要帶著國家形象,國家力量出去,如果國家一直鼓勵代工代設計,沒有自己品牌,要談文化立國是不可能的。

台灣要彰顯自己思維,表示我們的存在,就更要把文創產品做出去。陳立恆指出,國際觀還不足,也是台灣發展文創的障礙,因為世界在變,現有金磚四國,有新興的中東,甚至俄羅斯,及其周邊國家亞塞拜然、烏克蘭、利嘉等國都崛起,我們沒注意到新興國家,就無法分散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拓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