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城市心在田野 新慕農族健康有術

  2009.06.10
出處:愛家庭雜誌NO13

 

我有一個夢,站在充滿泥土芬芳的大地上,盡情用力的呼吸;我有一個夢,在陽光灑落的午后,吹著有綠葉擺動的清風,曬著溫暖的太陽;我還有一個夢,在晚餐上桌的菜餚裡,嚐一口自己種的白蘿蔔燉排骨湯,那清爽甜美的滋味,和著泥土的溫度、陽光的氣息及新鮮的空氣……,這是一個現代農夫的夢,一個你我都能實現的夢。

 

綠色新勢力城市慕農族

記得小時候,長者都會這麼告誡著晚輩,「乖孫啊!你要用功唸書考上好學校,出了社會就可以坐辦公室,不用像阿公、阿嬤一樣要下田種菜、養豬餵雞,『阮系艱苦人啦』!」幾十年過去,那所謂艱苦日子的畫面卻越來越常出現在現代人的腦海中,如果可以赤腳踩踏在柔軟的土地上,彎身摘拔著野生的雜草,和陽光及新鮮空氣一同呼吸,與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多麼美好的生活啊!

 

當大多數人投身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時,周休二日的施行卻開啟「城市農夫」風潮的契機。擁有田園夢想的人,期待用更健康的生活態度、更自然的飲食習慣,平衡日常生活裡的不協調。這些「慕農族」以積極的行動生活在熱鬧的都市裡,發展出一種「都市鄉村化」的綠色文化,將家中的陽台變成菜圃綠地;或者轉赴市郊尋找心中的夢田,利用周末假日,戴著斗笠、捲起褲管,攜家帶眷下田工作,體會當個城市農夫的滋味。

 

陽台種菜自產自銷

想要踏入綠色生活的都市農夫,最簡單的入門方式,就是從自家陽台開始做起,在陽台種菜只要掌握幾個大要點,任何人都可以把原本堆放雜物的陽台,改造成又有綠意,又能「自己種、自己吃」的空中蔬果園。

 

水源:一般家庭都有自來水供應,不過如果想有更經濟的方式,那就準備個儲水桶,蒐集家中的家庭用水,省錢又環保。替植物澆水的主要原則是,「等泥土表面乾了,再澆水」,澆到水從花盆下方的透氣孔流出來,才算補充足夠的水分;不過,如果是剛播種,等待植物發芽的期間,不能因為土壤變乾才澆水,一定要維持土壤的濕度,才能讓種子順利發芽。澆水時,水流不要太強而傷到菜苗,假如是葉子很大的蔬菜,要把葉子掀起來,從下方灌注給泥土水分,以免蔬菜日漸乾枯。

 

陽台的水源供應容易解決,但日照就需要先天條件。事先記錄每個可利用陽台的日照時間,再決定種菜的位置,因為日照中的紫外線能促進剛播種的幼苗或種子發芽茁壯,假使日照不足,就要選擇耐陰的蔬菜類。常見需要充足陽光的蔬菜,像番茄、茄子、胡蘿蔔等,或是耐熱蔬菜的辣椒、紫蘇等;若陽台日照不足,建議可種植像水芹菜、菠菜、茼蒿,或者耐冷的高麗菜、洋蔥等。除了光線外,空間的通風也很重要,種植蔬菜的容器一定要放在通風的地方,才能避免因為悶熱而造成蔬菜枯爛或產生病蟲害。

 

在陽台種菜,建議選擇表面積夠大的容器,以提高蔬菜產量。有人習慣使用保麗龍箱當成栽種容器,但最健康的做法還是盡量選用自然材質,例如木條釘的箱子,底下留著排水孔,並稍微架高,以提高通風和排水性,即為很好的種植容器;亦可去菜苗店買種菜專用的菜皿,排列上也較為美觀。

 

即便在陽台種菜,最好還是像農夫一樣採「輪作」方式,或者是每種一輪就得重新換土,舊土可以和新土以11的比例重新攪拌,並把舊根去除後,即可再次使用。再者,在作物的施肥上,化學肥料不如天然的好,廚餘、尿液就是最好的有機肥,可製成最高級的氮肥,讓蔬菜長得健康又漂亮。若有菜蟲困擾,則可噴上少許的辣椒水,或是利用木屑、遮網隔離蟲子,亦可種植氣味濃烈的植物驅蟲,例如九層塔、香茅等。

 

預約田園退休生活

與其羨慕他人能夠回歸自然,過著自給自足,自己種菜自己吃的田園夢想,不如現在就著手計畫退休後的田園生活,先評量自己是否真有「當農夫」的心理準備,再來衡量預計投入的時間、適合的農地及耕作的種類。

 

有田園退休生活計畫的人,可從現在投入「假日農夫」的行列。目前能夠提供一般民眾學習農事課程的單位,有各地的社會大學、綠化單位,例如錫瑠基金會、城市農夫俱樂部及環保單位,像主婦聯盟合作社、環保聯盟等等,不定期的舉辦農事體驗營,提供有興趣務農者體驗農作樂趣。慕農新手可從租賃小單位的菜園開始,像農會輔導的「市民農園」就是最佳的學習處所。

 

所謂的「市民農園」,就是將閒置的農地提供給沒有農地的市民,作為短期農耕用,這些農園大多坐落於各都會區的市郊,讓人可在短時間內抵達並親身體驗農業之美。此外,有的休閒農場也提供部分農地對外出租,這些規劃成小單位的農地,租賃契約從1個月到半年或者1年期,非常適合新手農夫來體驗務農生活,看看是否和自己的想像有所出入,順便評斷自己適應的結果。

 

以市民農園為例,出租農田大多規劃為1050的大小,初次體驗農事者最好從最小坪數開始耕作,等到能力提升,再考慮租賃大坪數的農地。租賃場地時,也可先詢問是否有其他額外服務,例如水管、支架的工具提供、平日農場代管,以及栽培課程、觀摩交流等,讓初學者有更多認識農業技術的管道,多方交流更能提升新手農夫的自信心。

 

親近農作 Just Do It

幾乎所有的蔬菜都需要足夠的日光,假使農地位於樹林邊或者附近有農舍,都應該要觀察一下地形,看看某個區塊是否會日照不足;市民農園雖然有可能位處平地,但市郊山區也有不少租賃耕地,如果是山區農田就更應該觀察風勢的強弱,否則如果種植體質較嬌弱或是藤蔓型的作物,就容易因為強風而損傷。目前大部分的農業用地多引用灌溉渠或地下水,有的農地旁有河流,也是很好的水源供應。

 

泥土可謂一塊農田的生命來源,土質好壞關係作物生長的優劣,因此,土色越深代表有機質越多;若是土表顏色很淺,則可能是鹽分太高或澆水過多所致,都需要加以改良。此外,泥土的鬆緊度也能影響作物的生長,抓起一把泥土如果能結成塊狀,不會過於黏膩,也不會鬆散無法成塊,就是適合種植的土壤。

 

了解並確認自己租用農地的「體質」,就可以開始整地、除草、調整土壤酸鹼值、施撒有機肥、翻土曝曬,接著規劃田畦,準備下田種菜。預約退休後的田園生活其實並不困難,按部就班、由淺入深的體驗農作生活,你將發現,其實最困難的是出發時的第一步,但是,「Just do it」,擁有悠閒的田園生活,將比你想像中來得更為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拓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