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中、興大研究 牧草能產氫 星國奪冠
  2009/6/3 | 作者: | 點閱次數:85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本報台中訊】「牧草能產生氫氣!」台中一中高二學生陳柏瑞、劉人碩,加入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黃介辰、林幸助研究團隊。從牛的四個胃中最大的「瘤胃」,發現兩株菌種,能分解牧草產生氫氣,和氧氣作用能產生熱能。平均零點二公克牧草粉能讓二十五西西的水上升攝氏一度,這項成果參加「二○○九年新加坡國際科學競賽」獲得總冠軍。

興大生科系教授黃介辰說,好氧的糖解菌cytophaga hutchinsonii和厭氧的產氫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同時存在牛的「瘤胃」中,這兩株菌種須「共生」,才能當作媒介將植物轉化為醣類,產生熱能。

陳柏瑞、劉人碩是中一中國科會高瞻生化班學生。他們說,興大研究團隊先在牛胃中發現這兩株菌種。兩人從高一下開始,經過一年半實驗,模擬牛「瘤胃」的仿生環境,發現糖解菌能把牧草先轉換為醣類,再經過產氫菌作用,能產生氫氣。

這項研究計畫主持人、興大生科系教授林幸助說,牧草經過分解產生的氫氣,和氧氣作用產生出的熱能,不會製造二氧化碳,而是製造出水,就不會產生溫室效應副作用。

興大生科系教授黃介辰說,興大研究生曾利用紙漿、甜高梁、稻桿等含木質纖維素的植物實驗,陳柏瑞、劉人碩選擇「牧草」,成本較低,牧草生長快,能大量獲得實驗數據。

高瞻生化班導師薛朋雨表示,目前歐洲已經有氫燃料引擎,但是尚未普及;這是中一中首度參加新加坡科學競賽,該項科學競賽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是第二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拓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