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考會「十大民怨」網路票選結束,都會地區房價過高第一名,其次是電話網路詐騙氾濫,第三名是求職不易與失業問題。接著依序是:毒品充斥、民生物價過高、交通違規拖吊過嚴、公共廁所不乾淨、幼兒托育不安全、食品衛生把關不嚴、占用騎樓道路或車位。

這項結果,不出眾人所料,但有盲點存在。網路票選的民怨選項,雖然來自電話民調,但電話民調為被動受訪,網路民調為主動票選,是網路經常使用者的意見表達,普及面不夠廣,雖具參考價值,但非全民之意見。

內政部公布,今年第三季低收入戶首度突破十萬戶,創歷史新高;低收入戶近二十五萬人,占總人數百分之一點零八。低收入戶較少使用網路,他們的怨,是否在這次調查呈現?所謂民怨,不同社經地位者的需求不同,又如何界定?低收入戶的問題可能不在「十大」之列。

行政院長指示研考會票選十大民怨,並擬訂「經濟、生活、民生」三大面向的旗艦計畫,預計四年耗資新台幣五千億以消除民怨。但消除民怨,非僅靠錢,以「前十大」民怨來說,均非花錢能解決的。

都會地區房價過高、求職不易與失業問題、民生物價過高等民怨,需要政府的財經等政策處理;電話網路詐騙、毒品充斥,是社會治安問題;交通違規、公共廁所、幼兒托育、食品衛生、占用騎樓車位,則是公共行政問題。但行政院的旗艦計畫所能消除的,則是偏重於造橋、開路等有形建設的民怨,與調查發現的「前十大」沒有交集。

再怎麼龐大的經費也難消弭民怨;消除心裡不平的民怨,更比有形建設來得重要。

「十大民怨」裡的公共行政等問題,通常是行政制度的草率偏頗、便宜行事所造成的不公不義。消除這些民怨,以及沒有「上榜」的汽燃稅隨車徵收、健保費調漲、民代耍特權等,則要改變官僚心態、用心行政才能解決,何須撒大錢。

地方選舉將舉行,政黨的惡鬥再一次活生生上演,候選人相互攻訐、黑函滿天飛、賄選處處聞,但多數選民卻選擇冷漠以對。候選人探求民隱,提出政見,聲嘶力竭要為民喉舌,但政府還在票選「十大民怨」,何等諷刺。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政黨競爭,對不同意見的討論,民主不夠;對不同意見的處理,都很情緒化。」他直言這是對不同意見的處理缺乏包容性;一直在不同意見的議題裡打轉,往前進步的力量就會減少,也看不到台灣的未來。

民主政治的真諦是,多數執政、少數監督;但揆諸事實,是政黨間「為反對而反對」,民怨何人不知?總統、民代甚至閣員都經過選舉洗禮,當初競選拜票時,沒有探索民怨嗎?媒體每天報導新聞,多的是民怨,政府難道都不看報紙?

顯然政治人物不是不知民怨,而在處理的決心。如同翁院長所言,民主是對不同意見的包容,擴大來看,是對執政的監督,而不是掣肘。各級民意機構的政黨對立,導致政府行政延宕,才是民怨中的民怨,真正的「十大民怨」之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拓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