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石化爭議─五大謬誤殘害國土

作者:林倖妃  出處:天下雜誌 450期 2010/06

 

 

高耗水工業,卻頻往缺水區、地層下陷區集中;中部最後淨土、全國最大濕地,卻要讓位給高污染的國光石化。荒謬的產業、水資源和土地政策,以及短視的國土規劃,不斷重創台灣。

五大謬誤  傷害國土

土地利用不清楚是關鍵之一。政府應該規劃出可開發區和不可開發區,可開發區就好好利用,生態敏感區、地層下陷區是不可開發區,就不應該放任,蔡嘉陽歎口氣,畢竟這是攸關國家未來的長遠大計。

 

這其中須先解決的是法源,「國土計劃法」因尚未獲得共識,仍躺在立法院。

其次是停留在「經濟和發展」思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舉例說,行政院在國土規劃中,要求部會提海岸復育和保育計劃,審查時卻發現,各單位都是寫「永續利用」,但做的是海岸景觀改善和自行車步道,甚至設立咖啡館,目標是吸引遊客,讓更多人去海邊玩。

站在生態觀點,希望恢復海岸自然面貌,讓過去跑掉的生物再回來,但在計劃中卻搞不清楚「自然海岸」的定義,連生態調查都沒有。

第三是各部門各行其是,缺乏整合和協調。楊偉甫六月初參加第五屆全國河川NGOs會議時,有感而發表示,以地層下陷來說,需要的是防範,治理是最後手段。但管理需要新思維和新做法外,也牽涉經濟部、農委會和內政部等相關部會,除要有整體策略,也要整合、協調讓各部會在同一個軌道上,否則治理有侷限,也無法讓台灣永續。

談水資源問題,和農業政策息息相關。政府組織再造中,雖然水、土已經統籌在環境資源部下,但因農業仍在農業部,農田水利和水利分開,仍需未來集思廣益才可以解決。

第四是未能傳遞正確的訊息,做出正確判斷。李鴻源以南部供水為例,高雄若反對美濃水庫,也拒絕曾文水庫越域引水,水利署要清楚評估並告知行政院供水的極限,既有水量就是南部發展的上限,在上限基礎下談人口的最大容量、什麼工業不允許存在、工廠的水回收要達到多少比例。這些都要說清楚,讓行政院做出正確判斷,形成國家政策,甚至和民眾溝通,若大家都同意,那南部產業結構就要改變,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產業。「行政院要會要求,水利署也要知道如何和行政院談,但常常是一個不會出題,一個不會答題,」他說。

 

 

第五是政治凌駕專業。曾經擔任過政務委員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林盛豐,以他的切身經驗比喻,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都是各自成一幫派,不管誰執政,技術官僚只能跟著幫派老大走。

每逢選舉時更是一切以選票作考量,而當政治介入,就扭曲了價值觀。

這會是一條不歸路嗎?是的,沒有國土規劃的國家,缺乏綠色藍圖的社會,當土地、環境被破壞、到最後我們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全文詳閱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412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拓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