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扎根 不能只是表面功夫 李煥章藝師的薪傳甘苦錄
  2009/2/15 | 作者:郭士榛 | 點閱次數:46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今年八十四歲的藝師李煥章,從事手工藝教學已有三十年,民國八十年曾獲文建會薪傳獎,馬、扁、黃大洲、李登輝等四任台北市長也都表揚他對剪紙藝術貢獻。但是李煥章提及剪紙藝術的薪傳,卻是非常憂心。(圖/李煥章提供)

政策也需要「傳承」

文化不是一天成就的

李煥章對剪紙藝術的薪傳有滿腹的理想與感慨。放眼台北幾乎所有教剪紙的老師都是李煥章的學生。

但是近幾年,由於政府對於傳統工藝重視度下降,他越來越擔心剪紙藝術會在台灣失傳。李煥章說他畢生的希望,就是開幾個班長期培育剪紙師資,他願意傾囊相授畢生絕學,而他蒐集了一生的剪紙圖樣,也希望國家能夠收集、流傳下來。 

李煥章可不是坐著等待,他曾向台北市申請預算,十幾萬元只給一次,就不再過問,他也去跟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提了案,提出需要二十多萬元的預算,希望能補助全國有興趣習藝的老師車馬費、材料費,和一點講師費,藉此培訓長期師資。不會用電腦的李煥章,特別用尺畫格子,一個字、一個字寫了一個企畫案,沒想到得到的回應是「剪紙還沒有失傳,所以無法補助」,一只公文冷冰冰地推翻了他的構想。

貴人相挺 黃金二十年

從衣袖中剪出花朵絕活的李煥章,對於剪紙藝術推廣教育不遺餘力,自教職退休後,仍活躍於教學活動,培養愛好剪紙的藝術人才,他透過生動活潑的教學,造就不少優秀子弟,學生們很快就能表現出琳瑯滿目的作品。

李煥章強調,剪紙人人會,但要有藝術的涵養,藝術的眼光,才能剪出五花八門、精彩生動的圖案。他也鼓勵退休的銀髮族培養剪紙藝術,豐富人生。

李煥章黃金歲月有二十年,創作無數,奠下剪紙藝術在民間推廣的基礎。有名的作品有「清明上河圖」、「八仙祝壽」、「四大美人」等等。(記者邱麗玥攝)

民國七十六年當小學老師三十年退休,正好教育局有位邵庭蘭,是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的專員,專門考核中華文化傳播的情形,她很重視民俗藝術,可說是李煥章的「貴人」,看到李煥章的剪紙,覺得值得推廣,於是在委員會內編預算,在學校成立剪紙社團,由李煥章來教學校老師,然後老師再回去教學生。

薪傳獎vs.教學制度

中外對照的困窘

每年兩期,學生作品每年都在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展出,分小學組、中學組、大專組及社會組,當時有四百件參展,第二年有六百件,第三年有一千件,場地實在放不下那麼多,後來改成每校只能參展十件,由學校先初選,好作品才參展。

 民國七十至九十年非常流行剪紙,但後來漸漸沒落,李煥章說,民間的民俗藝術應先發揚,「文化」才能扎根、成形。

不過自民國八十九年以後,台北市就沒有再辦剪紙藝術的社團研習活動,中央政府也未能給予支援,建立制度化的教學系統。李煥章表示,日本人很重視民俗藝術,凡是得薪傳獎者都是終身由國家發薪水,使他們生活無餘有心力從事傳承工作,而國內得獎者則是得到五萬元獎金鼓勵,日後就無人聞問。

李煥章已是桃李滿天下,除了曾漪跟隨著他習藝二十年,甚至有位二十歲年輕學生陳彥庭,曾獲得國際大獎,得獎二百萬,技術超越老師,現在當兵。但李煥章仍希望自己未被上帝召喚前,能在有制度的規畫下,傳承技藝,教出十幾二十位種籽,讓剪紙藝術也能替台灣的文化傳承,寫下美麗的一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拓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